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专栏 > 三会一课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组织的定位解读(节选)

2020-04-09 2465 文章来源:共产党员网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九、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

  

解读: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位置。

国家治理体系中包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个主体,那么,社会组织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与其他主体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决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其中,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决定》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社会组织被明确列入其中,“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表示。在邓国胜看来,社会组织的作用很明确,就是在党委领导下,协同政府部门,参与社会治理。

这与近年来社会组织领域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是一脉相承的。

此前,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组织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以正确的定位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中,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