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 3787 文章来源:中国保险报
自2010年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俗称4G)正式商用以来,无线通讯技术大幅改变了中国人沟通交互的方式,促进了企业产品、服务交付手段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还使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一次大变革。
不远的将来,随着第5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商用,无线互联可能将成为人们主要的交互方式,一个灵活、可靠、安全的5G无线网络可以把所有应用、服务、事物连接到一起,人类将进入一个万物移动互联的新时代。
我国保险行业与科技的结合,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但无论是之前的保险信息化、互联网化,还是最近的智慧保险、数字保险,往往是把科技当做一种工具和手段,或者上升为经营环境和经营策略,普遍来说基本还没有将科技+保险上升为企业核心战略。
2013年底,大金融集团肯定要有自己生态圈和产业体系,而中小保险企业如果受能力所限,选择成为别人生态中的一个环节也不错。经过5年实践和思考,面对5G时代,保险企业无论大小,均应“依托科技大力实施生态战略”。
回顾经典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企业战略的经典理论。
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将企业战略与产业结构要素相结合,提出了可归纳为“五力模型”的企业战略经典理论,规 模经济、经验曲线、进入壁垒等一系列与产业结构相关的概念成为制定企业战略的关键因素。
其次是90年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等人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视角转向企业自身,企业禀赋、内在资源和动态能力为要素,关注企业与产业价值链的互动。
“五力模型”与核心竞争力战略理论有两个重要假定:一是零和博弈,无论与直接竞争对手,还是与上下游,企业必须通过斗争,靠“实力”抢市场、抢利润;二是竞争实力源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无论是技术专利、还是经营效率,都是为了在产业链上居于有利地位。
这两个假定有两个局限:一是核心竞争力往往比较单一,几乎没有企业能在产业价值链上做到面面俱到(比如中兴通讯);二是核心竞争力往往会成为变革的阻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如柯达公司)。
这些理论之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效,主要是工业时代的产业结构、消费者需求相对稳定。在全球化分工协同背景下,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个环节上谋求领先地位,逻辑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环境变迁
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产业环境有两个比较重大的变化:一是消费者整合性需求迅速上升,“让我躺着就把该办的事办了”,消费者期望简单交互就能解决一揽子的个性化需要;二是跨界者大幅增加了竞争的不确定性,产业边界正在模糊,这主要是互联网使跨界边际成本迅速降低,导致企业原有的“护城河”变得窄小。
种种迹象表明,经典战略理论中企业核心能力的单一性及刚性,与消费者需求的整合性、产业边界的模糊性形成了矛盾。企业战略理论看起来面临着再一次创新的机会。
近年互联网行业的生产实践,跨界合作、价值共创是与互联网技术相提并论的重要内涵,可以发现“商业生态”是新兴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最主要的特点。
生态战略
保险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依托科技,创立生态优势。这个观点基于科技(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能使保险企业新建或重构经营生态,真正向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主题转型升级。换句话说,5G时代的保险企业战略,要从波特五力模型、从关注核心竞争力转向生态战略、谋求生态优势。
这里的“生态”,是指具有异质性的企业、个人,在相互依赖和互惠基础上,共生形成的价值循环系统。
生态战略中,竞争优势与生态优势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即生态型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来自内部经营管理效率和资源应用能力,还包括有效整合利用自己不具所有权的外部资源,以客户为中心对价值链整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优化。
生态战略不再基于传统战略零和博弈的基本假设,强调共赢,强调与合作企业一起做大蛋糕,就是形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传统战略强调企业能力、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比拟性,强调拥有、独占,追求对市场的绝对话语权。生态战略下,企业目标是围绕客户潜在的全部需求,持续增加生态伙伴的差异性、互补性。增加差异性伙伴是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服务供给,加强互补性是使生态伙伴因结伴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获取更高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生态企业群因客户需求、技术演进、发展目标的变化而持续进化。与单个个体相比,作为蜂群、狼群的群体整体适应力、生产力更高,真正形成1+1>2的协同优势。
为人服务
保险回归本源,其实可归结为两句话:从生产者角度“保险姓保”,从服务对象角度“保险为人”。同时科技以人为本,因此,科技+保险战略落地必须是为人服务。旧世界的为人服务与新世界的为人服务有什么区别呢?
(一)为什么“人”服务
传统保险经营模式目前从全球看仍然有效。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与人存在感情联结,而保险是高情感的服务。因此,高情感其实是保险经营有较高边际成本的对价。科技想通过单纯的边际成本削减,就能全面替代人们对高情感服务的需要,似乎并不可行。
科技支持下的保险生态战略,服务对象目前看只能是数字化的“人”和人的数字化方面,核心主体是互联网原住民以及出现在数字世界的“人”。这些数字化的“人”,在某些方面愿意为方便、快捷、低价等价值,放弃传统的情感联结方式。在中国,这样人越来越多。《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上半年大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高达11亿。这数量超过欧洲全部人口,是美国人口数量的3.3倍。
(二)服务人的什么方面
关键词是“life event”:出生了、说话了、走路了、读书了、旅行了、成人了、第一部车、第一套房、结婚了、有小孩了、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创业了、生病了、退休了、离世了。抛开表象,保险需求根本是源自于人生事件。
这些事件,在科技的支持下几乎可以无限细分和准实时跟踪(限制条件几乎只是与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才能将大量同质的人生事件低成本地聚集起来,按照C2B的生产方式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即是精准定制,也是规模生产,更是即时响应。
由于服务对象数量巨大且人生事件丰富,在技术支持下,为人服务必然要求保险企业实施生态战略,而且我们可以预期这样的生态必然有规模、可持续。
(三)怎样做好为人服务
5G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种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技术集成后的解决方案,因此5G是计算和通信相融合的巨系统。
个人认为,只有在5G巨系统的支撑下,对数量巨大的人生事件的跟踪掌握、实时响应、精准服务才能成为现实。就如田溯宁同志讲的一样,这些服务以场景化切片的方式呈现,连接、认知和计算完全综合起来,对客户经营将越来越依靠边缘计算。而且由于个性化、智能化、多边化服务将使产业链中的企业通过广义的互联网(包括物联网)整合在一起,因此商业生态的形成、发展、壮大、演进有了天然基础。
以前听说技术创新在美国、商业创新在中国。5G时代很有可能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均出自中国。在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期待创新技术下的保险生态战略将中国保险业带至全球领先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