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 4028 文章来源:保监微课堂
情况简介:
2018年9月17日,中国保险行业首个国家标准《保险术语(GB/T 36687-2018)》发布,并于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共收纳817项保险专业术语,既包含面向业内人士的专业术语,也包含面向消费者的一般术语,是保险行业内部沟通和外部交流的规范性、通用性语言,是保险业各类标准的基础标准。
《保险术语》的主要内容 《保险术语》界定了商业保险业务常用的基础术语、保险产品术语、投保和承保术语、保险合同管理术语、赔偿和给付术语、市场和营销术语、保险中介术语、保险组织与监督术语及定义。 例如:《保险术语》中明确,“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保险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保险术语》的特点 国家标准《保险术语》有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广泛性和权威性。将在保险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定义、保险监管机构在监管规定中已经明确定义以及在保险行业内广泛应用的保险术语和概念均纳入标准,如保险人、保险经纪人、责任保险等术语。 二是兼顾通俗性。由于国家标准的受众还包括广大保险消费者和非专业人士,因此,本标准的术语定义在保证权威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内容注解。比如,“2.34 保险价值”,在术语定义之后增加注解“注:保险价值是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计算保险赔偿金的标准或依据”,以方便消费者理解。 三是注重实用性。引入了保险新业态、保险创新产品相关术语,比如,根据投资连结保险的升级换代而引入的个人账户价值转换术语以及由新型保险类型产生而引入的虚拟财产保险、互联网保险术语等。 点评 《保险术语》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保险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保险术语》作为保险业的标准用语“词典”,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保险产品、保险条款和保险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减少分歧,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二是有助于提升行业内外合作沟通效率,推动保险业务发展。《保险术语》是保险数据和信息交互的基础,有利于提升保险行业内及保险业与其他关联行业的合作沟通效率,降低交互成本,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三是有助于加强行业风险管控,促进保险业稳健发展。《保险术语》有助于监管机构获取统一口径的监管数据,对保险机构的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等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测,促进保险业稳健发展。